磊鑫资讯

NEWS

磊鑫业务

BUSINESS

您的位置:首页>>磊鑫资讯
行业新闻
【行业资讯】森林城市:涂抹“绿”生活(上)
来源:深圳市磊鑫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 时间:2019-07-15

    “让森林走进城市,让城市拥抱森林”,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、提升城市形象与竞争力、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。我国从2004年启动“国家森林城市”评定程序起,至2018年10月,已有165个城市被授予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称号。

  森林城市建设不仅重视森林覆盖率、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数量型指标,更重视森林健康、公共休闲、生态文化等质量型指标,强调自然与人文相结合、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,打造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。

  “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”“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”……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,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全国各地创建森林城市热情高涨,也反映出老百姓对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。

  已获得森林城市称号的地方,是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?老百姓能否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利?创建之时走过哪些弯路?建成之后还存在哪些短板?

  带着这些思考,半月谈记者走访了多个森林城市,既看到森林城市建设给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,也看到一些地方在“创森”过程中存在偏颇、失衡的做法。

  “林中有城、城中有林”成常态

  2019年,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步入第16个年头。

  随着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,森林城市建设在定位和作用上发生质的变化。在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,森林城市将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、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,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,真正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环境。

  森林“进城” ,城市“变绿”

  森林城市建设是“十三五”时期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。半月谈记者了解到,过去几年来,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在扩大国土绿化面积、改善城乡环境、构建立体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  城市连接乡村,国土不断“增绿”。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,截至2018年10月,全国共计165个城市被授予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称号。

  多地“由黑变绿”,城乡环境显著改善。经过森林城市建设,一些因为污染被称为“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”改变了基本色调,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。

  在我国著名煤都徐州,曾经的几十万亩采煤塌陷区,已变成绿树成荫的生态公园。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,曾充斥上百家养殖场、电镀企业,经过壮士断腕般整治,如今修建了22公里独具岭南风情的水上绿道。2009年被列入“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名单”的山东枣庄,从2012年开始提出“生态立市”的发展理念,到2018年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超14平方米,部分区县还出台了全域旅游方案,培育运河人家、山乡人家、湿地人家和森林人家等多种品牌。

  城内城外形成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。首先,通过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,大力建设森林社区、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,改变了城乡生态建设二元结构,消除了城乡人居环境差距。

  其次,通过绿道、林带、水网系统建设,让城市内部更加健康。广东省珠海市近年来开展“公园之城、千里绿廊、彩色飘带、生态水网”行动,打造“水清、绿浓、园秀、城美”的生态环境。湖南省张家界市市长刘革安表示,张家界是“先姓林后姓张”,目前全市已完成生态恢复面积约45万亩,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程,划定生态公益林共537万亩。

  共建共享引领全民参与科学规划留住“城中山水”

  过去几年来,森林城市建设愈发具有影响力。记者采访了解到,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林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显著提升,为落实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示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一是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机制正在形成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介绍,“创森”城市在创建期间,建设投资总额超过4500亿元,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社会资金。目前各地已建立起多元的投融资机制,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其中。

  二是通过立法让森林“扎根”。在安徽池州,当地平天湖附近有一块40.6平方公里的湿地镶嵌在市区。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吉苗告诉记者,这块湿地市值300亿元,多年前就有不少地产公司想拿下进行开发。2011年,池州通过市人大1号议案的形式,将这块土地列入非开发用地,创建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,并成立平天湖风景区,设立专门管委会,进行适度生态旅游开发。

  三是总体设计、科学规划。张建龙介绍,森林城市建设是《林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的重要任务,原国家林业局先后发布了《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》《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(2018-2025年)》,各地也有较为完善的总体规划。

  河北省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、三北防护林、太行山绿化等重点工程开展绿化。湖南省益阳市委书记瞿海介绍,通过编制《益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(2013-2020)》《益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》等规划,益阳预留了很多土地用于森林城市建设。

  杜绝城市“千城一面” 谨防森林“只可远观”

  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是,到2020年基本形成符合国情、类型丰富、特色鲜明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,初步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、200个国家森林城市。但目前在区域平衡、配套政策、管理措施等方面还存在问题。

  解决区域平衡应允许求同存异,切不可“千城一面”。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森林城市规划处处长但新球认为,应鼓励那些底子不足的城市打造自己的森林城市。“对西北地区的城市来说,我们要看存量,更要看增量;要看数量,更要看质量。”

  “关键是有没有推广一种绿色理念。”但新球表示,相比“创森”规定动作,自选动作更为重要。近几年,湖南长沙通过搞“拆墙透绿”,总共向民众免费开放绿地超35万平方米。

  通过多元化资金渠道为森林城市持续“供血”。湖南省政府2016年出台《湖南省工商资本参与林权流转管理办法》,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、企业为主体、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产业体系。鼓励林地向大户、合作社、家庭林场、龙头企业流转集中。湖南省林业局副局长吴剑波指出,与森林有关的国家政策有很多,可以考虑将它们整合起来,统一在森林城市建设中使用。同时,国家可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,或设立一个引导资金,鼓励各地建设森林城市。

  管理方式应强化“三个坚持”。张建龙指出,森林城市建设要在建设范围上坚持城乡统筹,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;在建设方式上,坚持师法自然,改变过去盲目引进非本地树种、奇花异草和大树进城,以及纯林过多和管护过度等做法;在结果取向上,坚持以人为本,有效提供公平普惠的生态福祉。尽可能方便老百姓进入森林、亲近森林、享受森林,要改变过去那种“只可远观”的绿地封闭管理模式。

    绿色守护中的“生态困局”

  半月谈记者在湖南、安徽、福建等地走访发现,部分地区仍面临守着绿水青山、发展举步维艰的现状。如何突围“生态困局”,走好林业精细化、产业化、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之路,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,正在考验森林城市建设者的智慧。

  最大困难是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

  “绿色发展,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。”这是记者走访森林城市时听得最多的困惑。一些地区生态基础良好、森林覆盖率很高,却“守着金银山、过着穷日子”。受访基层干部认为,“生态困局”实际上是保护与发展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矛盾的具体体现,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

  部分地区包袱重、限制多。安徽一山区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%,“原始森林原生态、负氧离子富硒水”,石煤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。作为集“自然保护区”“生态功能区”“限制开发区”于一体的特殊县份,该县陆续关闭了40多座矿山企业,结果“富”了生态、“穷”了财政。群众上世纪90年代集资建的林场树木已全部成材,如今既不能砍伐也没有补偿。发展的迟缓甚至导致该地方医疗、教育人才流失,旅游、管理人才难以引进。

  生态修复造成短期阵痛。为保护生态,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吴田山矿区被关闭进行复垦复绿,原来矿区的3万多名工人难以安置,大多自谋出路。这类矿山及采煤沉陷区复垦复绿项目,在全国并不鲜见。长泰县副县长林清发表示,如果矿山不关,水不会清,山不会绿,也就无法吸引外来投资,重视生态环境绝对是符合长远利益的选择,但短期造成的阵痛,也亟须想办法解决。

  生态旅游“投入大、见效慢”。生态旅游是多数地区绿色发展的首选,然而旅游产业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建设基础设施,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或形成良性循环。湖南省新邵县龙山林场场长刘勇介绍,每年有20多万人前来旅游,林场提供的床位十分有限,旅游配套设施严重滞后。湖南省娄底市大熊山林场已被当地纳入蚩尤文化旅游项目,林场打算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,让部分富余人员和村民转型为导游、保洁等景区服务人员,但面临缺乏经验、缺少资金和技术等困难。

  传统的粗放模式没有前途

  无花果亩均收入超万元,一棵精心雕琢的罗汉松卖出20万元,废弃矿山变成湿地公园、特色小镇……多位受访者谈到,林业要实现绿色发展,传统的粗放模式没有前途,必须走精细化、产业化、现代化道路。

  调整种植结构,推动融合发展。安徽省池州市林业局局长王枞红认为,森林城市需要及时向森林经济转型,以森林产品、森林食品、森林旅游为方向,调整种植结构。林下经济效益比砍树更高,东至县无花果种植亩均收入超万元。在福建漳州,近10多年来,荔枝效益大幅度下滑,村民们本来准备砍树,后来在政府支持下开始在荔枝树的树干上和树下种植铁皮石斛。一株荔枝树可产铁皮石斛4斤,一斤市价在2000元左右,合作社一个月销售额能达到10万元。此外,漳州市还大力发展其他苗木花卉、竹业、油茶等林下产业。

  还有地方积极探索林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。福建省三明市用红豆杉做生物医药,生产40多种抗癌药物;用无患子果肉生产高档洗涤剂、美容剂,用果仁生产生物柴油,均实现了生态经济的多重效益。

  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。湖南创新融资模式,在全国率先发行了67亿元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,带动近200亿元投资,促进了土地升值、产业升级,形成良性循环。珠三角地区针对城市扩张和环境恶化,进行生态修复,打造“森林城市群”,新建森林公园165处、湿地公园69处,推动当地旅游、渔业等产业的发展。安徽淮南利用采煤沉陷区的湖面,建成全球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,“上发电、下养鱼”,既开发了绿色能源,又解决了原来煤矿工人的就业问题。

  善于经营才能真正实现林业惠民

  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,更带来价值观的重塑。基层干群普遍认为,保护生态固然重要,但也不能让老百姓守着“青山绿水”过穷日子、苦日子,善于经营才能真正实现林业惠民。

  ——加大对薄弱地区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。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建立市场化、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,而现阶段的生态补偿手段与这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。”安徽省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吉苗表示,对生态基础好、财政能力弱的地区,政府和国企应主动担当;对铁路、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,安排中央资金重点支持,提升产业造血功能和发展内生动力,帮助推动这些地区实现绿色发展。

  ——强化科技支撑,突出科技创新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。安徽省林业局林长制工作处处长张新法建议,鼓励涉农高校、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设立研发机构,加强特色、珍稀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,建立优质种质资源库和育种平台,加快优良苗木品种的驯化和选育,促进产业提档升级。

  ——放开资本市场,提倡共建共享。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造林与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王朝晖表示,解决资本问题必须突出多元化,采取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入机制。“现在是资本需要出路,放开了,不愁没有资本。”湖南省林业局副局长吴剑波说,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共享,政府不能卡着权力不放,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,做好引导工作。

  ——绿色发展必须守住生态红线。原全国森林城市评审专家组成员吴泽明表示,生态红线是绿色发展的底线,类似林地占补平衡是有效化解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矛盾的途径,但必须严格实行占一补一、先补后占的工作机制,确保森林覆盖率、林木蓄积量双增长。


文章来源:半月谈网
作者:周勉 林超 田建川 杨丁淼

版权所有 深圳市磊鑫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©2013.lei-xin.com. ALL RIGHT RESERVED.
联系电话:0755-83051585(深圳总部) 027-84876212(武汉)
公司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振兴路3号建艺大厦17楼东 邮编:518000 网址:http://www.lei-xin.cn 粤ICP备16101049号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484号